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龙华区应对疫情助企纾困解难“十条”措施》的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龙华作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制造强区、外贸大区,当前经济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受去年一季度基数大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1-2月,我区部分指标出现负增长,完成市下达我区一季度及全年目标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近期深港疫情形势升级,对我区工业、住宿餐饮和文体旅游等多个重点行业造成严重冲击。企业普遍反馈跨境运输成本高、周期长,融资、租金负担重等问题,亟需在跨境物流、金融服务、减税降费、用工等方面获得支持。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经济稳增长工作至关重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企携手、共克时艰,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发展和改革局参照市有关文件精神及其他地区做法,结合龙华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总结的基础上,起草了《龙华区应对疫情助企纾困解难“十条”措施》。
二、编制原则
本措施在起草过程中,突出把握“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问计于企。在对经济指标增长研判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锻长板补短板,聚焦工业、住宿餐饮业、文体旅游业等下行压力较大的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并针对重点企业以及部分中小微企业进行了摸排,梳理总结出企业反馈的共性问题,针对性研究提出了十条扶持措施。
二是注重经验借鉴。本措施参考了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及我市和兄弟区出台的纾困政策,通过分类比对,对措施进一步细化调整。同时,为确保企业纾困效果,对相关条款的奖励金额适当予以提高,扶持力度保持领先。
三是注重部门联动。本措施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结合2020年各部门助企纾困政策执行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主要内容
本措施围绕援企纾困、促经济保预期提出10条措施,具体体现为“四个聚焦”:
(一)聚焦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一是第一条免租减租支持,对承租区政府和区属国企经营性物业(创新型产业用房除外)的实际租户,免除其三个月归属国有部分的租金。对主动减免租金60万元以上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以及经营管理工业园区、写字楼、商场等物业的企业,按减免总额的20%予以补贴,最高200万元。二是第五条金融服务支持,对规模以上(或限额以上)企业在3-5月期间获得辖区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给予50%的贴息,最高200万元,对申请我区担保机构信用担保的企业,给予50%的担保费补贴,最高50万元,对购买防疫保险的企业,给予50%的保费支持,最高5万元。三是第六条税收服务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税收减免的政策,包括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制度、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小微企业“六税两费”普惠性减免等,并依申请为企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四是第七条用工支持,对区四类百强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按缴交失业保险人数予以每人500元的补贴,最高20万元。
(二)聚焦支持稳企复产。主要是第二条、第三条和第四条,一是对限额以上住宿(隔离酒店除外)、餐饮、汽车销售企业,以及纳统景区、旅行社、电影院、体育、演艺娱乐场所,给予3-5月实际支付租金20%的补贴,最高20万元。二是跨境物流支持,对开展跨境运输的区四类百强企业,按照3-5月跨境物流实际支出的30%予以支持,最高100万元。三是在建项目支持,对区住建、区水务、区城管、区交通以及街道在监的已开工建设工程,在政府依法采取停工等紧急措施期间,给予建筑施工企业900元/人的补贴,由企业发放至劳务工人账户。
(三)聚焦防疫专项扶持。一是第八条防疫用品及设备支持,对为员工采购口罩、测温枪等防疫用品,以及应用检测试剂、智能测温、数字化信息采集、无人车等数字防疫设备的区四类百强企业,按2022年3月实际缴纳失业保险人数给予100元/人的补贴,最高20万元。二是第九条防疫科技攻关支持,对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疫苗、治疗性抗体及抑制剂等预防及治疗药品和诊疗设备领域开展研发的科研机构、企业,其研究成果或产品在防治疫情过程中推广使用的,给予50万元奖励;其中,对于入选2022年国家、省、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企业,额外分别给予200万、100万和50万元奖励。
(四)聚焦优化企业服务。主要是服务暖企支持,建立企业抗疫诉求服务机制,安排咨询专线、服务专员,对企业诉求快速反应、及时解决。扩大“免申即享”事项覆盖范围,持续优化便民利企服务,推动更多政务事项网上办理。建立应急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对于企业受疫情防控影响造成的合同履行、劳资关系等纠纷,设立咨询专线开展应急公共法律服务。建立柔性执法机制,实行预先提醒、主动指导、及时纠正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鼓励龙头企业成立行业纾困基金,帮助上下游配套企业纾困解难,携手同心抗疫情、促生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发生重大生产经营损失的重点企业诉求,分级分类专题研究。